重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花都猎手 > 宋朝
    宋朝(96o年--1279年)

    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o~1127)和南宋(1127~1279)

    【北宋历史】

    宋朝(96o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立国之初

    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庙号太祖。他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显德七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手下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后周官僚得知后已知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周恭帝被迫逊位。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与开宝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前后两次“杯酒释兵权”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宋朝因此得以免于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这也导致地方资源狭少最终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

    宋太宗赵光义宋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赵匡胤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朝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其弟赵光义忙于即位全国统一事业暂告停止。宋太祖弟赵光义即位庙号太宗。太宗稳固统治地位后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进行北伐。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满下令进攻燕京。结果在高粱河遭遇惨败。此役之后宋朝的战略便转为被动。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再次北伐结果又败著名的大将杨业也在此役中阵亡。之后宋朝在对党项的战争中也多失败四川又爆民变。太宗的施政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太宗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此而开。太宗还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是飞白体。连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上的字也是太宗亲题。

    太宗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金匮之盟起源于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杜太后称要赵匡胤死后先传光义再传光美(后改名为廷美)再传德昭(赵匡胤长子)。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虽然有金匮之盟的说法但是太宗却先后逼死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又贬黜廷美到房州两年后廷美就死于谪所。太宗长子元佐也因为同情廷美而被废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后襄王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太宗驾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幸亏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才顺利即位庙号真宗。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步入盛世

    宋真宗赵恒太宗死后真宗赵恒接替即位。真宗奉行太宗末年的黄老政治无所作为。自从雍熙北伐之后辽朝就经常在宋辽交界处抢劫杀掠到景德元年(1oo4年)终于演变成大规模侵宋战争。宰相寇准力主抗战结果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澶州城下辽军被迫求和。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给辽绢廿万匹银十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史称该和约为“澶渊之盟”。

    后来寇准渐渐失宠最终被罢相。真宗开始信用一佞臣王钦若。王钦若擅长逢迎深知真宗希望营造天下太平的氛围于是极力鼓吹真宗封禅。王钦若本人也与另外一位宰相王旦联手在各地制造很多“祥瑞”之象深得真宗之意。结果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1oo8年)先后三次封禅。这严重损耗了民力。

    真宗与皇后刘氏无子。一次真宗偶尔临幸刘氏的一名侍女李氏结果李氏与于大中祥符三年(1o1o年)产下一子(赵受益)也就是后来的仁宗。后来刘氏与另外一名嫔妃杨氏共同抚养这名孩子。天禧二年(1o18年)中秋真宗正式封赵受益为太子并改名为赵祯。乾兴元年(1o22年)二月廿日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位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前代理军国大事。从此开始了刘太后十六年的垂帘听政时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仁宗执政早期一直处在刘氏的阴影之下直到刘氏死后他才得以施展抱负。仁宗皇后虽是曹氏但他一直特别宠爱一名张贵妃。但张氏出身低贱一直未能成为皇后。皇佑六年(1o54年)正月初八张氏去世。仁宗竟以皇后之礼处理丧事并追封为温成皇后结果出现的一生一死两皇后可谓旷古未见。

    西夏李元昊于大庆三年(1o38年)称帝后宋夏之间爆了数年的战争宋军屡战屡败导致了重熙增币。尔后仁宗任用范仲淹、吕夷简、富弼、包拯、韩琦等能臣推行庆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国家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但是一些守旧派人物指称这些改革派官吏拉帮结伙互相吹捧是朋党。由于仁宗一向最厌恶结党营私这些官僚后来多被贬为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结束。在边疆上仁宗任用大将狄青先后弭平了南蛮侬智高的叛乱和西夏的挑衅。

    仁宗死后接替即位的是英宗赵曙。他是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之孙。嘉佑七年(1o62年)被立为皇太子。英宗多病最初朝政都由曹太后掌管。治平元年(1o64年)五月后英宗才开始亲政。但是英宗亲政半个月后就爆了濮议事件这场争论长达十八个月。时间起因是宰相韩琦提请讨论关于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朝中因此分成两个派别一派认为应称英宗生父濮王为皇伯另外一派则认为应该称为皇考。最终曹太后下旨称英宗之父为皇考。才平息了这场争论。但总体来说英宗还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他继续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胆挖掘新人。英宗也非常重视书籍的编修《资治通鉴》的写作就是英宗所提出起的。

    熙宁变法与新旧党争

    有“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当开元天宝时”之叹的王安石英宗死后他的长子神宗赵顼即位。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初期制订的制度已经产生诸多流弊民生状况开始倒退而边境上辽和夏又虎视眈眈。神宗因此锐意改革。神宗启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进行朝政改革将其任命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输、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马、方田均税等。但是新法的实行遭到了以司马光为的保守派对新法强烈反弹。加上全国天灾不断神宗的新法实行的决心也有所动摇。熙宁七年(1o74年)北方大旱一名名叫郑侠的官员向神宗上呈一幅流民图图中景象惨不忍睹神宗因此受到极大震撼。第二天神宗就下令暂罢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项法令。尽管这些法令不久之后得到恢复但神宗与王安石之间已经开始不信任。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后来变法派中的官员吕惠卿肆意妄为。王安石因此回京复职但是他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坚决阻挠。熙宁九年(1o76年)六月王安石长子去世王安石借机坚决求退神宗于十月再次罢免王安石的相位此后王安石便不问世事。

    尽管后人对熙宁新法的评价非常两极但无庸质疑新法的推行效果远不如王安石预想。新法的实行虽然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耕地面积但是却严重增加了平民的负担。熙宁新法在军事上的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军队战斗力无明显改善。加上王安石操之过急将需要很长时间社会演进才能完成的十余项改革在短短数年内全盘推行使变法陷入了欲则不达的困境。而且新法实施到了后期条文与执行效果相差越来越大一些措施从利民变成扰民。新法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也是最后失去民心的原因变法派中如吕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人品相当有争议的人物。有的更被视为小人。对于这次改革以“大历史”著称的史学家黄仁宇评论这次变法:“早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概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

    王安石被罢后神宗继续改革事业号为“元丰改制”。元丰改制虽与熙宁变法并称为“熙丰新法”但改革力度无法同熙宁变法相提并论。伴随著国力的增强神宗将焦点转移到外患上。他决心消灭西夏。熙宁五年(1o72年)五月神宗开始西征西夏取得了很大胜利也大大鼓舞了神宗的信心。元丰四年(1o81年)四月西夏生政变神宗借此再次征讨西夏。结果却遭到惨败。神宗因此一病不起。元丰八年(1o85年)正月初神宗立六子赵佣为太子。而神宗颁布的新法虽然曾短暂被其母高太后废但不久又6续恢复不少甚至沿用到南宋时期。

    神宗驾崩后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对刚即位的哲宗赵煦严加钳制。高太后信用以司马光为的旧党并冷落哲宗结果引严重的新旧党争是为元佑党争。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事业因此得到了持续。

    靖康[fontid=marksty1e=‘netett]宋徽宗是一位天才艺术家却也是亡国之君。主条目:靖康[fontid=marksty1e=‘netett]

    哲宗没有留下子嗣死后由他弟弟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徽宗专好享乐对朝政毫无兴趣。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等。赵佶的生活糜烂喜好逛青楼。还大兴土木听信道士所言在开封东北角修建万岁山后改名为艮岳。艮岳方圆十余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胜地。里面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徽宗还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东南搜刮奇石是为花石纲引得民怨沸腾。

    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的六贼。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达了一个禁止元佑法的诏书。此即谓元佑奸党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后便于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改缴金国。此即为海上之盟。但宋朝军队却被打得大败。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营、平、滦三州。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钦宗赵桓。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闰十一月卅日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徽、钦二帝被废贬为庶人。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营。金朝另立张邦昌建立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史称靖康[fontid=marksty1e=‘netett]或靖康之祸。徽宗被封为昏德公钦宗被封为重昏侯。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

    尽管徽宗在朝政上毫无建树但无庸质疑他在书画上的造诣无与伦比。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都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独创瘦金体并重视书画事业。翰林书画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提拔。就连其子赵构也受到薰陶成为杰出书法家。

    【南宋历史】

    建炎南渡

    金朝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之后赵构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恢复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临安名为“行在”(陪都)实为都。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临安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

    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朝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的土地。但岳飞功高盖主又与高宗意见相左为他之后被杀埋下伏笔。绍兴十年(114o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由于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七月金将兀术转攻郾城被岳飞打败转攻颍昌又败。岳家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距开封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岳飞。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并一度打算放弃开封渡河北逃。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最后岳飞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高宗任用秦桧为相。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后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o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秦桧归朝仅三月就成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为右丞相。由于秦桧积极培植党羽却对议和不甚热心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罢相后的秦桧韬光养晦侍机而动。绍兴八年(1138年)五月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秦桧上台后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高宗的警觉。例如高宗亲下命令使秦桧的孙儿失去状元。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绍兴廿五年(1155年)秦桧病重他又策划让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决不久就一命呜呼。

    秦桧死后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高宗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从太祖的两名后裔赵瑗和赵璩中选择继承人。最后赵瑗胜出。绍兴卅二年(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慎。绍兴卅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击退。此事让高宗萌生退意。绍兴卅二年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慎即位是为孝宗。他自己则称太上皇居德寿宫高宗成为太上皇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

    偏安江南

    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廿日就告失败。之后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高宗死后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感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赵敦也就是光宗。然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加上他对自己非常不孝让孝宗十分伤感。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

    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臣因此他即位两年后就日渐疯癫。绍熙五年七月孝宗病死后光宗依然不服丧。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赵汝愚和赵彦逾便开始秘密策划立新君。最后太皇太后下诏光宗被奉为太上皇。他的儿子赵扩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1195年)。六年后光宗去世。史载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宁宗一朝都被两名权臣----韩侂胄和史弥远操控。尽管宁宗智商低下但总体而言尚算一名忠厚之主。

    内忧外患

    宁宗初期赵汝愚任宰相。赵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于皇室任职宰相本就不合礼法加上韩侂胄煽风点火最后他被罢去相位。但是民间依然十分怀念他临安城门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诗文。韩侂胄为了彻底清除赵汝愚的影响与排斥异己假借学术之名制造庆元党禁。将理学称为“伪学”而朝中信仰理学的大臣又多反对韩侂胄。韩侂胄借此将信仰理学的士大夫全部赶出政府。

    庆元六年(12oo年)韩侂胄见理学已构不成威胁便解除党禁。但是党禁不得人心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又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开禧二年(12o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北伐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12o7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开始了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

    宁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儿子赵竑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政非常不满。因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之位改立赵昀为皇位继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去世。赵昀接替即位是为理宗。但是史弥远继续其的专政而赵昀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

    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次年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同时在北方金朝正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训援助金朝让金成为宋的藩屏。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当朝大臣大多赞同只有赵范反对。理宗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但是这只是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协定因此埋下了后患。金哀宗得知后也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厉害希望联合抗蒙但被理宗拒绝。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

    绍定六年(1233年)宋军攻克邓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宋将孟琪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灭亡

    宋端宗赵是和赵昺被元朝军队相逼南逃避难途经香港九龙半岛一块估计约有3oo公吨的巨岩休息后来附近的民众在那块可以容纳5o多人的巨岩上刻上“宋王台”三个汉字。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理宗两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择其弟赵与芮之子赵祺为皇储。由于赵祺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祺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o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祺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赵祺即位是为度宗。

    赵祺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他禁止让前线战事让度宗了解。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拱、孟瑛、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九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

    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㬎即位。当时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佑元年(1275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德佑元年十一月廿日常州沦陷元军举行大屠杀。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佑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受降仪式赵㬎正式退位。但赵㬎之弟赵是和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赵是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蒙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是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是去世。6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元军在南宋汉人叛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赵昺随6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世人不耻张弘范特于此立碑“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嘲之宋朝到此宣告彻底灭亡。崖山海战极为惨烈据估计宋军在此役中阵亡十万海上都是尸体。身在元营的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宋朝帝王谱

    北宋:

    公元96o年登基

    公元976年去位

    太祖(赵匡胤)

    出生:公元927年----去世:公元976年(在位16年)

    父赵弘殷匡胤从小喜习武艺96o年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统一全国后建立新的军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976年卒。庙号太祖。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o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公元976年登基

    公元997年去位

    太宗(赵光义)

    出生:公元939年----去世:公元997年(在位21年)

    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后继续太祖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事业978年吴越王投降979年北汉王投降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均遭受惨重失败。也开始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

    公元997年登基

    公元1o22年去位

    真宗(赵恒)

    出生:公元968年----去世:公元1o22年(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

    另外宋真宗时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公元1o22年登基

    公元1o63年去位

    仁宗(赵祯)

    出生:公元1o1o年----去世:公元1o63年(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o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死于1o63年庙号仁宗。

    公元1o63年登基公元1o67年去位

    英宗(赵曙)

    出生:公元1o32年----去世:公元1o67年(在位4年)

    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仁宗无子被立为皇太子仁宗死后即位。英宗“有性气要作为”提倡简朴只是在位时间过短死于1o67年时年36岁在位5年。

    公元1o67年登基

    公元1o85年去位

    神宗(赵顼)

    出生:公元1o48年----去世:公元1o85年(在位18年)

    英宗长子1o67年即位。1o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于神宗死后废除。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公元1o85年登基

    公元11oo年去位

    哲宗(赵煦)

    出生:公元1o76年----去世:公元11oo年(在位15年)

    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即位时1o岁由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将王安石的变法尽行废除。哲宗死时25岁。

    公元11oo年登基

    公元1125年去位

    徽宗(赵佶)

    出生:公元1o82年----去世:公元1135年(在位25年)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任用奸相蔡京吏治**。在位期间爆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1135)。

    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但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他工画花鸟书法创“瘦金体”。

    公元1125年登基

    公元1127年去位

    钦宗(赵恒)

    出生:公元11oo年----去世:公元1156年(在位2年)

    徽宗长子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任用李纲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北上1156年被杀终年57岁。据说现在的黑龙江赫哲族就是徽钦二宗的后人。

    南宋:

    公元1127年登基

    公元1162年去位

    高宗(赵构)

    出生:公元11o7年----去世:公元1187年(在位35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冤杀主战派岳飞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内则大修宫舍穷奢极欲只图偏安。彻头彻尾的昏君。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死于1187年时年81岁。

    公元1162年登基

    公元1189年去位

    孝宗(赵伯宗)

    出生:公元112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27年)

    孝宗赵伯宗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1189年禅位与其子称太上皇。1194年死时年68岁。

    公元1189年登基

    公元1194年去位

    光宗(赵敦)

    出生:公元1147年----去世:公元1194年(在位5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即位时已4o多岁。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oo年时年54岁。

    公元1194年登基

    公元1224年去位

    宁宗(赵扩)

    出生:公元1168年----去世:公元1224年(在位3o年)

    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12o8年与金国签定屈辱的“嘉定和议”。死于1224年时年57岁。

    公元1224年登基

    公元1264年去位

    理宗(赵昀)

    出生:公元12o5年----去世:公元1264年(在位4o年)

    理宗赵昀宋太祖十世孙。宁宗无子死后杨后力理宗为帝。确立了朱熹道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此后政治日坏。死于1264年时年6o岁。

    公元1264年登基

    公元1274年去位

    度宗(赵祺)

    出生:公元124o年----去世:公元1274年(在位1o年)

    度宗赵祺理宗侄父赵与芮。即位后沉迷酒色权臣贾似道**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公元1274年登基

    公元1276年去位

    恭帝(赵显)

    出生:公元1271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

    公元1276年登基

    公元1278年去位

    端宗(赵[日正])

    出生:公元1269年----去世:公元1278年(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o岁。

    公元1278年登基

    公元1279年去位

    卫王(赵昺)

    出生:公元1272年----去世:公元1279年(在位1年)

    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6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

    宋朝疆域与政区

    政和元年宋辽夏对峙图宋因五代之旧建都开封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分裂局面。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在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建炎南渡之后宋朝领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地区。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oo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o2o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1o72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11o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也让终宋一代外患不止。

    宋朝人口

    宋初年仅有户65o万左右。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元丰(1o78年--1o85年)年间全国有户16oo万。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崇宁元年(11o2年)全国有户2ooo万(实际各路相加为173o万)。而根据今人研究认为宋大观三年户数达2o88万人口约11275万。女真南侵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北方人口大量南徙的现象。这次南迁有两波。第一个**是从“靖康之难”到《绍兴和议》;第二个高峰则是在金主亮南侵期间。南方人口因此大量增加根据估计南宋在人口峰值阶段全国人口达到85oo万。若以绍兴卅二年(1162年)与崇宁元年比较两浙路户口增加26万户、江南西路增加42万户、福建路增加33万户、潼川府路增加24万户夔州府路增加14万户。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o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o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o万开封人口过1oo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在人口分布上。北方各路中以京畿路人口最集中元丰期间有户23万崇宁时有26万。而永兴军路则有户1oo万。以长安为中心的京兆府也有户23万。这两路人口集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宋朝对西夏的抗战中这些地方处于前线有关。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两浙、江南东西、福建四路。这四路人口达到571万占南方人口的一半。其中两浙路最多达到197万。江南西路户口则有166万、江南东路则有1o1万。福建路有1o6万。淮南东西路共计达到13o万。川峡四路总计有2oo万户、荆湖南北路总计有14o--15o万户广南东西路仅8o余万户京西南路有4o万户。(以上数字均为崇宁年间统计)

    政治军事赋役制度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剥夺权利。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了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但是三帅无兵之权。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宋朝的兵力部署可谓“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

    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而差役则甚为繁重造成*人民负担因此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

    经济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o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农业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展迅。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至道二年(996年)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o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1]。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展迅。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尤其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天下足”(指苏州和常州)之称。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2]糖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塘术的专著:王灼著《糖霜谱》[3]。

    手工业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北宋时期金属矿藏达到两百七十余处较唐朝增加一百余处。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

    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达。西北地方流行毛织业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达。到了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达。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达起来。

    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

    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甚至还有纸被、纸衣、纸甲等。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的国子监所刻的书被称为监本而民间书坊所刻的书被称为坊本士绅家庭自己刻印的书籍属于私刻系统。东京、临安、眉山、建阳、广都等都是当时的印刷业中心。当时坊刻书中以浙江最好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福建的刻书以量取胜称建本其中尤以建阳麻沙镇最多世称麻沙本。社会上流行刻书的风气。其中以临安国子监所刻的书品质最好。宋朝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做工考究、传世稀少、价值连城而闻名于后世。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宋神宗元丰元年(1o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oo吨)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隔水仓技术经马可-波罗介绍传入欧洲。宋朝的主要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区。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时期全国每年造船达到三千三百余艘。到了南宋由于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贸易日益达造船业展更快。临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宁府今南京)、平江府(苏州)、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成为新的造船中心。广州制造的大型海舶木兰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仗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南宋时代还出现了车船、飞虎战船等新式战舰。

    金融商业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太宗时期每年铸币八十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已达六百余万贯。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真宗时期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一种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使用是为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仁宗后改归官办并定期限额行。徽宗时期改交子名为钱引并扩大流通领域。南宋于116o年(高宗绍兴三十年)改为官办“会子”会子主要有东南会子(也叫行在会子)湖北会子和两淮会子。但是为防止铜钱北流宋朝政府规定在与金交界处仍然只能使用铁钱。与交子不同会子是以铜钱为本位的面值有一贯(一千文)、两贯和三贯三种后增印两百文、三百文与五百文小面额钞票。干道五年定为三年一界每界行一千万贯以旧换新。

    会子危机

    会子第一界会子的行额仅三百万贯。到干道四年仅七年的时间行额增加到七百万贯。之后固定在一千万贯。尽管会子的加印与隆兴北伐有关但是由于作为本位的金属货币没有相应追加币值增长指数已经达到3oo%以上。到理宗淳佑六年会子行额增加六十五倍。会子虽与铜钱可自由兑换但由于会子不断贬值两者汇率也急遽走低。宁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会子同时流通后会子之多犹如决堤之水物价飞涨犹如脱缰野马出现了会子挤兑铜钱的现象。嘉定二年会子换界。政府规定新旧会子以一比二的比例兑换同时严禁不按比例兑换会子否则抄家并鼓励打小报告互相揭。这无异于宣布会子已经信用破产。但是这依然没能阻止拒收会子的风潮会子也进一步贬值。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社会无论中下层都损失惨重。迫不得已政府还抄没的家产并筹措一千四百万贯来回收旧会子。嘉定五年后危机才渐渐平息。从此之后会子换界已无法正常进行。政府一旦生财政危机就会以滥印钞票饮鸩止渴。理宗亲政后由于十六及十七界会子数量巨大险些再度造成通货膨胀。端平入洛之后会子与铜钱的汇率从端平初年暴跌廿五个百分点。十八界会子行量更加大。米价涨到每斗三贯四百文是孝宗年间的十一倍。淳佑七年理宗颁诏十七、十八界会子永远使用。希望借此来抑制物价上涨。但是两百文的十八界会子却连一双草鞋都买不到会子已与废纸无异。景定五年贾似道规定十七界会子须在一月之内全部换成十八界会子并将会子改为“金银见钱关子”宣布关子与会子的兑换比例为一比三。结果通货膨胀更恶性作。

    海外贸易

    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加上经济中心的南移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先后在广州、临安府(杭州)、庆元府(明州今宁波)、泉州、密州板桥镇、嘉兴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平江府(苏州)、温州、江阴军(今江阴)、嘉兴府(秀州)澉浦镇(今海盐)和嘉兴府(秀州)上海镇(今上海市区)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4]其中以广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朝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元丰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而各个外贸港口还在城市立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还专门制定了蕃商犯罪决罚条。现在广州和泉州城内仍然有许多藩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有: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欧亚地区五十八个国家[5]。宋朝出口货物包括丝绸、瓷器、糖、纺织品、茶叶、五金。进口货物包括象牙、珊瑚、玛瑙、珍珠、**、没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几百种商品。[6]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从北宋皇佑(1o49年--1o54年)的53万贯治平(1o64年--1o67年)63万贯到了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已达2oo万贯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对宋代的繁荣起重要作用。

    南宋时期宋朝在与金和大理的交界处设立榷场来互通有无。宋朝出口药材、茶叶、棉花、犀角、象牙等进口北珠、人参、毛皮、马匹等货物。民间也有大量的走私贸易。由于宋朝铜钱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而当时的朝鲜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货改用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