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李岩 > 第九十三章 新制银票
    九月二十三日,大顺朝廷停止早朝一天,全体大臣前去欢送蒙古侯爷回蒙古。

    李岩本来要去欢送蒙古侯爷,由于三个丞相还有大臣们也一致反对,因为蒙古的士兵才刚刚归顺,也新发给了武器装备,前去欢送,只要有一个蒙古士兵要发难,就可能出现重大危险。已经出了皇宫的李岩皇帝,被劝回来了。所以没有前去欢送蒙古侯爷。

    在城北,蒙古的将士已经全部换上了大顺的军装,穿上了全新的冬季服装。武器也按原有蒙古军队的装备,发还了武器。蒙古侯爷也穿上了侯爷的官服。真是气象一新。前天还在担心被杀,今天已经是高贵的大顺侯爷了。

    今天的欢送仪式由李大亮主持。

    首先由首相宣读了《东蒙古和平统一协议书》。蒙古的将士,是不敢与大顺打仗了,但统一到大顺,不是投降被俘,名义好听得多了。他们回到东蒙古,就是代表朝廷的军队进驻东蒙古了。

    先听到蒙古的王爷,改封为侯爷,各个旗的旗长,封为男爵,将士们并不兴奋,那都是那些当官们的事情。

    将士听到,朝廷要买牛羊分给穷人放牧,分土地给他们种。这是何等令人高兴的事情!还有,遇到灾荒年,朝廷要救济草料、救济粮食。

    宋献策读这些条款,蒙古将士们就欢呼起来。统一到大顺,对原来的王爷,对老百姓都是十分有利的。读完后,将士们拍起手来欢呼起来。

    读完条款,李大亮宣布与将士们分发《东蒙古和平统一协议书》,蒙古士兵人人一份。昨天晚上,朝廷的印刷厂连夜把协议书印完。几千个蒙古士兵一回去,就可以在其他的蒙古老百姓里面传播协议书,宣传蒙古和平统一到大顺的意义。

    背靠大顺这个大树,女真也好,西蒙古也好,就不敢侵犯东蒙古。东蒙古就真正和平了。

    接着,李大亮宣布:“请丞相顾君恩,主持仪式。”

    顾君恩喊:“各位将士,在我们离开长安的时候,让我们向着皇宫的方向,敬祝我们大顺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喊完就、顾君恩面向南面的位置,首先他就跪下来,向皇帝致敬!

    王爷们、将士们,已经被达成的协议书所折服。他们已经是大顺的臣民,大顺的皇帝就是他们的皇帝。大家都面朝皇宫的方向,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顾君恩见三跪九叩的大礼已经完毕,就说:“各位将士请平身!”

    一个侯爷大声喊:“向送行的大顺丞相大人大臣大人,行礼告辞!”

    蒙古的侯爷、将士又一齐向大顺的大臣们行军礼辞行。

    “礼毕,向后转!”

    蒙古将士转身后,侯爷又喊:“开步走!”蒙古军队就开始走了。走了一段,守在那里的大顺将士,就按每人一批马发还战马。另外给了一些马驮粮食草料帐篷。

    几个丞相和大臣们挥手告别。

    送走了蒙古的王爷将士,三个丞相到李岩皇帝那里去汇报蒙古侯爷和五千五百多蒙古将士,已经顺利向蒙古方向回去了的消息。

    李岩说:“我们今天没有开朝会,你们三位丞相请坐下等一下,我们去把各部的尚书通知来,召开一个内阁会议,把我们的事情讨论一下。”

    李岩接着叫吴江、贺成派人分别去通知各位尚书来开会。各部也不远,一会就来了。

    三个丞相和几个尚书站在皇帝的书房统一与皇帝三跪九叩,三呼万岁!李岩叫平身后,就叫他们坐下。本来礼部尚书要反对的,由于刚受了处分,就不开口了。大家都坐下了。

    李岩问:“朕召集大家来开会,就是了解我们的工作进展,研究以后的工作。”

    李岩问:“我们的卜告、喜报、捷报,是不是都发下去了?”

    宋献策回答:“已经全部印刷,全部发下去了。”

    李岩点点头:“这个工作算是解决了。我们兵部,你们了解冬季服装的事情,回报的有多少?”

    陈奏庭说:“最近的陕西,大部有回报,我们陕西的旧军装,有四十万。大多是原来的老部队将士的。经过缝补,就可以解决一部分。有新军装二十万套。我们陕西甘肃湖北可能还要差二十万套。其他的省,军队不多,估计旧军装加新军装的库存,就可以解决。我专门找了户部,让他们拨了一些银子。买了一些布匹棉花,准备做二十万套新军装。如果其他的省没有那样多军装,就可以发下去。如果有,就库存到明年,解决明年的问题。”

    李岩皇帝说:“好!冬季服装的问题看来可以解决了。”

    “部队评功的事情,开展没有?”

    “陈奏庭说:“近处的军队,已经开始在评了。远处的军队,山西、京师、山东估计评功的命令已经到了,可能还没有评。”

    “这个事情已经开展就行了。要通知下面要抓紧。”

    李岩又问:“部队整编的事情,进行得怎样?”

    陈奏庭说:“我专门到城外的主力部队那里,找李怀仁和参谋,还有各部队的将军们议论了一下。十几个军的整编方案已经理了出来。整编还要等评功结束后进行。调给李怀祯的部队、陈永福的部队、陶志勇的部队,已经把调令下到需要调走的陕西部队,现在正在准备。”

    李岩说:“这个事情也算有了眉目。”

    李岩又问:“各部队增加的武器,在制造没有?”

    李大亮说:“回皇上的话,武器我已经派专人到兵部武器制造工厂,把需要制造的武器按任务分下去了。质量标准,也找工匠们定出来了。”

    陈奏庭等李大亮说完,也说:“我们兵部准备把先制造出来的武器,分到下面去部队训练先用着。”

    李岩皇帝说:“训练要通知湖北的边防部队、甘肃的边防部队,也派人来学习使用。”

    陈奏庭说:“是!臣下去,就下命令他们派人来学习红衣大炮、良心炮、木鸟铳的使用。”

    李岩皇帝说:“明朝的其他先进武器,我们还不明了。以后再说。不过红衣大炮要通知他们先制造一些出来。我们的边境重要关口,重要城市要先装备起来。提高我们的抵抗能力。”

    陈奏庭说:“是!”

    李岩说:“现在,我们要整编军队,制造新武器,这都是为了进行统一战争。还有两个问题,就是兵马未动,粮草现行。”

    “粮食是最大的问题。不过我们从各地来的消息,今年的粮食都是一个丰收年。一条鞭法是收银子。粮食还要靠我们去收购。丰收了,如果出现谷贱伤农,就影响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农民如果放弃种粮食,加大种经济作物,就可能出现粮食危机。这就要靠我们在政策上去想办法。你们户部要去制定一个政策,粮食低于某个价钱,就要大量收购。实质是保护粮食价格。要事先准备一些银子,监督各地的粮食价格,低了,就要进行收购。遇到灾荒年,我们才有粮食对老百姓进行救济。”

    户部尚书说:“圣上,这个办法是不错的,我们下去就去制定办法,来执行圣上的圣谕。只是银子开支很困难。”

    李岩说:“朕话还没有说完。粮草先行,朕先说的是粮食,我们还要收草料。打仗的时候可以靠敌人,不打仗的时候,就要靠我们自己。”

    李岩想起了现代的经济理论:要靠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

    “我们通过打仗后,百废待兴。老百姓手里没有了银子,我们有银子不敢用,经济就会凋敝。为什么,有劳力的不能凭换成钱。有了粮食,不能换成钱。手工业,工业由于没有需求,生产的东西出来也卖不出去。我们朝廷就要制造出需求。我们要打统一战争,需要武器,需要粮食、草料。这就是需求。我们就要利用这些需求,用银子去买草料,用银子去买粮食,去买武器。用了这些银子,银子转移到老百姓手里,他们又可以用这些银子去买农具、买衣服、立房子,制家具。工商业由于有了需求,就可以开工去生产,去贩运。工商业就可以赚钱。我们就可以收税,农民就有钱来交一条鞭的赋税。我们的经济就活了。老百姓收入多了,生活好了。我们税收多了,朝廷也活了。”

    “我们缴获了伪清国的银子,我们收了明朝贪官的银子。我们不缴获,本来这些银子要开支的,用在社会上,社会有了银子,就可以通过买卖互相交流。现在我们这些银子不用。银子这个东西,多了,就造成物价上涨。少了就造成物价下降,救济凋敝,大家都不敢生产,大家都要受穷,我们朝廷的收入也要减少。”

    户部尚书说:“这些道理,我们也知道,都想用钱。就是我们手里的银子用一个就少一个。以后靠什么开支?”

    李岩皇帝说:“说千道万,还是三年不收税。宋丞相,你们的通告理出来了嘛?”

    宋献策说:“回皇上,我们理了一个在陕西收税的《通告》。还没有拿来给圣上审批。”

    李岩说:“我们是朝廷,原来朕发的《通告》是以总司令的名义发的。只是一个地方《通告》。现在朝廷发,就不能只针对陕西一个地方了。我们的甘肃的地方、湖北的地方还有原来朕发《通告》的地方,还有我们现在已经统一的蒙古,将要统一的满洲,都要用一个法律规定。以前征税的地方,要继续征税。没有征税的地方从明年开始都要征税。”

    “要改变原来的政策,就需要一个理由,就是要进行统一战争。我们改变了原来的三年不征税的政策,就要讲,我们用废除明朝的三饷给老百姓以利益。工商业,我们废除沿途的关卡,使工商业顺利开展。”

    “你们写《通告》要以朕的《通告》的一些政策做参考,写好再拿来朕审批。”

    宋献策说:“臣领旨!”

    李岩说:“我们现在的货币,是使用的银子。银子,我们大顺也不产。就是明朝的外贸,也是拿我们的货物,到外国去换银子。在灾荒的时候,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不是银子重要,是粮食重要。有银子没有粮食,还是要饿死。银子换回来多了,物价就要上涨。我们的货物不是去换银子,而是去换货物,社会就不会出现物价大量上涨的局面。”

    “我们拿货物去换银子,我们就吃了一次亏。如果我们不是用的银子,是用的纸币。纸币是要我们朝廷印制。我们朝廷就由于印纸币,增加了朝廷的货币,我们可以用纸币到老百姓手里买东西。据说这叫印币税。就是说,我们用纸就可以换回物资,增加我们的开支。”

    “用纸币,我们还可以换回老百姓手里的银子。我们拿着银子还可以在外国去买回货物。”

    李岩想起美国,就靠印美元,换取了世界的大量商品。世界各国,还争着拿自己的廉价的商品,去换美国的纸。美国为什么这样富裕,就靠这样高级的掠夺。一定要在这上面下功夫!

    户部的尚书说:“皇上,靠印纸币不行啊!”

    “从宋朝开始,北宋、南宋、元朝、明朝。都印过纸币,结果都不得不宣布停止使用纸币。”

    “你说得不错!他们都印过纸币,他们都宣布废除纸币。原因在什么地方。这样好的东西,到时候,大家都不敢用?”

    民国的时候,据说票子“倒蹬”,可能就是历史上纸币倒掉的生动例子。

    李岩说:“这样好的事情,为什么最后不敢使用?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假设社会需要二千万两银子就能够维持物价不涨不跌。去年东西生产多了,就需要更多的银子供市场去流通。假设二千二百万两银子就够了,如果我们今年印二百万两银子,就合适了,我们今年印了五百万两银子,市场物价上涨了,社会还能承受。印一千万两,市场就绝对不能承受。今年印超了,明年印超了。市场就会物价大涨。后年再超印纸币。大家都不用纸币了,纸币自然就成了废纸。”

    “朝廷明明靠印纸币检了便宜,自己不维护纸币的信誉,这个便宜就检不到了。”

    “我们首先就要建立纸币白银一比一的兑换处。纸币印多了,老百姓就会用纸币把银子换走。迫使我们不敢多印纸币。我们发现物价大涨,就要收回一些纸币,少发行一些纸币,维护我们纸币的信誉。”

    “纸币没有信誉,前朝,还因为换新版纸币的时候,纸币两个数字才能换一个数字。就像二两银子只能换一两银子,谁愿意要?”

    户部尚书说:“圣上算给臣解除一个疑问。纸币为什么使用不久,就倒了。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朝廷不顾纸币的信誉,捡了便宜,就贪心过重,结果害得一点便宜也检不到了。”

    李岩说:“尚书说得对,就拿收税来说。收税,朝廷就有银子开支。过多地收税,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老百姓起来造反,不要说收税,皇帝的位置也搞没有了。明朝加收三饷,害得皇帝也上吊了。”

    “中庸说,要反对不及和过。我们见到纸币的利益不用,就是‘不及’,多印纸币就是‘过’。”